12月26日将迎来海尔集团创业35周年纪念日活动,回顾这35年,海尔已经从一家集体小厂蜕变成全球布局的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。提到海尔,就不得不提背后令人尊敬的创始人张瑞敏在发展海尔品牌时,是如何克服许多困难,然后把海尔在无数次的濒临倒闭时,变得生龙活虎并且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。
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,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。当时,几乎所有的民生物资都需要凭票供应。冰箱,是大件家电,也是当时的稀缺物资。
1985年,海尔刚刚从资不抵债、濒临破产的小厂改制一年,就接到用户反馈:冰箱质量有问题。张瑞敏立马带人检查了仓库,发现仓库里400多台冰箱竟然有76台不合格。张瑞敏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,要把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,而且要生产冰箱的人亲自砸。
砸冰箱之后,海尔随即提出:“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干出来的”、“下道工序是用户”。
坚持走质量路,让海尔突围而出,也让海尔员工产生了“为消费者负责”的质量观念。
1986年,海尔冰箱在北京、天津、沈阳三大城市出现抢购现象。“起步晚、起点高”让海尔在国内站住了脚,张瑞敏也推出海尔发展的“名牌战略”。
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,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,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。1988年12月,海尔获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,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。1991年,海尔入选“中国十大驰名商标”。创立不过七年,海尔已经实现了冰箱市场第一的目标。但更有价值的是,在原始的市场积累中,海尔通过推行“名牌战略”,将品牌信誉连同产品一同卖给用户。
回头看去,海尔今天的诸多特质实际上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奠定,最典型的莫过于坚持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正是这种特质逼迫着海尔必须不停变革以满足新的用户需求,同时也确保海尔不会在变革中迷失方向。
1996年,有售后人员向张瑞敏提及,有用户使用海尔洗衣机洗地瓜,造成排水管堵塞。张瑞敏却提出,有一个人洗地瓜,肯定一群人有这个需求。后来,海尔研发出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,当年就卖了十几万台,累计销售超过200多万台。
此时的海尔,正在从单一的冰箱企业向辐射洗衣机、空调、冷柜的多元化家电企业转型,抓住用户需求,成为海尔快速精准切入市场、占稳市场的向导。
2016年,海尔兼并美国通用家电。在交割仪式上有一个高管问张瑞敏,打算怎么领导他们。张瑞敏的回答是,“我是股东,但不是领导,我们的领导是同一个人,就是用户。”这也是海尔拥有10亿家庭用户的密码。
时至今日,海尔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0亿家庭用户,海尔集团的2018年全球营业额也达到了2661亿元。如今,海尔已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。很显然,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 |